Search

偶爾也想隨性地分享一些文字>
以前的我也算是文字工作者吧 ?
畢竟社工永遠在書寫...

  • Share this:

偶爾也想隨性地分享一些文字>
以前的我也算是文字工作者吧 ?
畢竟社工永遠在書寫大量的報告,雖然描繪的是別人的事
然而當了教練的我似乎只忙著與身體建立更多的連結😆
.
這次收到邀請 很高興能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讀物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
「誰都知道運動可以修復情緒 ,但到底為什麼?」
.
本身是心理學和大眾傳播學權威又熱愛運動的作者甚至為自己做了基因鑑定⋯
企圖找出自身與生俱來與運動相關的數據。
這其實不是一本只鼓吹運動就是好棒棒的純心靈雞湯書,
它是想從頭至尾的分析給你,
從基因大腦、行為遺傳學、神經系統、人類發展到人類行為層面 ,帶著科學理論背景的敘述 ,加上切身相關的實際例子
期待你理解運動和情緒所有相關的因果~
.
裡面提起 :「一個人表現出更有活力的傾向 至少有一部分是源自遺傳大有佔50%,但同時觀察受試者享受運動的程度 ,那遺傳的影響率會下降至12到37%,再觀察其他心理特徵比例相對會變化,例如自尊心佔22%、同理心佔27% 等等。」
這是代表,人類的身體活動會受到心理社會以及環境交互影響的結果。
基因可能也無法解釋全貌。
由裡到外,全方面理解「長期堅持的運動到底會為你帶來什麼改變?」
.
好讀易懂不乏味又帶著心理人類學分析 很是喜歡💕

翻開目錄,一望過去納入眼簾有幾個標題打中我的心(後面是看到標題我內心的OS😆)
1.為求生存而堅持是人類共有的特徵(每個運動時刻都是為了活下來不是嗎XD)
2.成癮到什麼程度?骨折都要跑(沒錯!讓我會心一笑XD)
3.基因決定你能跑 ,不 ,關鍵的還是大腦(應該是意志力吧?)
4.將記憶停在恐懼,或重新改寫結局(有幾次的運動經驗還真的是這樣創造奇蹟!)
5.拉起陌生人的手,一同翻閱障礙(=利人群社會傾向)
.
也許你曾經觀察過
為什麼身邊熱愛運動的人,他媽的看起來就是樂觀至極、
陽光到不行 、活力滿滿 、年輕得要命~
到底’為什麼呢?
書裡滿滿的分析會告訴你答案👌

有著自身喜愛的規律運動模式甚至會有利於一個人的社會傾向~
變得更合群樂於分享
而身體力行的我,深深深深認同這一點!
.
不論你是尚未稱自己是運動咖”
或已經是半個運動咖、
或成癮的長年訓練者們
會不會都如同我一樣
在這本書的某個標題 看著會心一笑想畫線作筆記、
或興起躍躍欲試的興奮感呢?
更多內容就要自己去讀看看囉!
現在各大書局或線上網路書店都能買到喔👍

#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 👉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458

#方言文化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家暴社工>肌力與體能教練 線上專屬教練課諮詢表單 https://forms.gle/71gS55jhPECfx3Lo6 LINE ID : dodo750505 更多訓練影片請追蹤IG:@dodo7505
View all posts